杨喜萍

2018-01-02 10:51:37  

分享到:

杨喜萍同志主要事迹和成效

 

现年六十七岁的杨喜萍,群众都亲切地称她为“党员杨大姐”。

“党员杨大姐”这一称呼的由来,源于她不断学习的主动,源于她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热衷,更源于她政治理想信念的坚定。

杨大姐自幼便对体育和舞蹈情有独钟,显现出体育特长。

1995年,从染化七厂提前退休的杨大姐,来到河北区王串场街居委会工作,这里,为杨大姐提供了一片施展抱负的天地,开始了她的圆梦之旅——

1996年,在街道领导的支持下,杨大姐在河北区王串场公园组织建立起第一支20多人的中老年群众健身队伍。

1997年,自己出资千余元购买道具,在健身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河北区第一支花会秧歌队,后经河北区老龄委下发文件,花卉秧歌队被正式命名为“银光民间艺术团”,此时,艺术团的队伍已经发展壮大到100多人。

银光民间艺术团成立了,已经担任河北区中老年联谊会秘书长的杨大姐,提出“服务社会、党建为先,科学健身、欢度晚年 ”的发展宗旨。艺术团成立后,在杨大姐的带领下,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群众自发活动群体的党小组。2003年,在非典和不法教派泛滥时期,银光艺术团党小组发挥坚强堡垒作用,组织千名团员和团员家属,开展科学健身,以专业精神教授太极扇、柔力球等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 2003年的国庆节,中央电视台出现“银光老年服务艺术团”健身画面“党员杨大姐”的称呼不胫而走。2014年。艺术团党支部正式成立。

教银光艺术团学员跳舞(杨喜萍—前排右一)_副本.jpg

至今,党员杨大姐带领艺术团一路砥砺前行。时光起舞,回眸之间,已经走过了二十年。

二十年间,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奥运火炬传递踩街,社区艺术节,慰问驻津部队,赈灾义演,征兵,刚刚举行的第13届全运会火炬传递和开幕式……这些公益活动中,都有银光民间艺术团的大型团体舞蹈精彩呈现。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天津日报、今晚报、中老年时报等多家媒体对银光民间艺术团的公益活动多次进行深度报道。2005年,杨大姐通过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科学健身理念的带动下,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经拥有三十多支队伍,两千多队员。

艺术团和杨大姐本人荣获的各种奖项不胜枚举。面对成绩,杨大姐不是陶醉于各种荣誉的光环,而是又有了新的理性思考:健身同时须健脑、身心康健度晚年!对!开始办文化班!想到就要做到,党员杨大姐马上开始付诸实践。杨大姐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河北区社区教育办公室、老龄教育促进会和王串场街的大力支持, 2014年2月,王串场街综合文化班正式成立。

综合文化班本着人人是学生,人人是老师的办班理念,以“既健身又健脑,少给家庭添烦恼,健康快乐活到老”为目标。开设教唱红歌、家风家教、美食烹饪、养生保健、打假防骗、防火防盗、传统文化、手工制作等课程。艺术团每天晨练,每周上两次课。杨大姐和他的伙伴们研究出了一小时老年教育课教学方式。上课时,学员代表先发布一周“报纸里的新闻”,然后是教案审阅通过学员的专题讲课,最后主持人要做小结。每次九点上课,八点多就坐满了学习的老年人。自开班至今,有近百人次团员上台讲课,受众达一万多人次。艺术团的老团员们在班里聊家常、谈见闻、解忧烦。党员杨大姐成了大家的主心骨、贴心人。为进一步提升授课质量,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河北区老年大学,也已经开始有计划地为文化班提供师资力量。

如今担任着河北区钟声教育学院副院长、市老年体协健美操分会长党员杨大姐再次扑进一本本专业书籍,成功创编出一个又一个适合中老年群体的团体舞蹈,还要汇编成册,成为老龄体育教育的配套教材“服务社会、党员在先,学乐结合、福享晚年 ”的美好姿态,开始了她和银光老年民间艺术团的圆梦之旅。

祝福“党员杨大姐和她的老年学友们好趁夕阳、尽赏晚霞,畅游学海、争舞芳华!

综合文化班上课(杨喜萍—主席台右一)_副本.jpg